碳中和十年政策整体转“堵”为“输”,主题迎来基本面支撑的投资周期。近10年政策发文数量和力度整体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并呈现震荡上行趋势。整个“十三五”期间,绿色金融、用能权、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碳市场、新能源车、风电水电光伏等领域提及热度提升明显。政策重点从节能减排等方向逐渐转向能源结构、碳市场、绿色金融等结构性改革。近5年发改委与财政部大力介入,项目审批与财政落地体现政府强执行力。财政部发文数量占比从1.9%提升至10.4%,发改委从46.3%提升至65.7%。
十三五期间:存量政策红利集中于风电、新能源车、天然气,2020年风电、生物质能、光伏政策提及力度增幅最高。整个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水电、光伏提及占比分别为40.99%、21.55%、20.38%,中期看天然气仍为重要过渡能源,水电淡出财政补贴趋势明显。2020年风电、光伏、水电提及占比相差不大,中央部委提及风电占比33.53%同比涨幅最高,以史为鉴看好后续地方政府风电政策频繁跟进。基本面角度,2020年风电项目土地出让面积同比大增137.92%,但政府招标侧受疫情影响严重。综合来看,风电领域在获益于政府财政支持且基本面数据向好的同时受市场关注度和基金持仓热度相对较低,或出现较好投资机会。
“十四五”新风向:建议长期关注地方政府落地较好且政策中地位提升的领域,包括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等,或成“十四五”期间政策新风向。地方政府持续跟进落地的部分领域,在国务院顶层设计新政策中地位提高,包括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技术等。建议关注绿色物流干线运输对新能源货车以及绿色包装材料的需求,同时推荐能整合“仓干配”全流程以实现绿色供应链的物流标的。新能源汽车、货车市场空间仍巨大,政策从补贴购车转向充电桩网络建设等领域,看好地方政策落地与成本下降利好的下沉增量市场。
政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完成碳达峰,各地方“响应号召”也“因地制宜”。各地区除了强调光伏风电、绿色建筑、碳排放权等“通用”领域外:京津冀地区多次出台节能减排商品补贴、政府采购等政策或利好头部企业;长三角则重点提及绿色机场、循环经济、垃圾分类,涉及机场用能和新材料等相关领域;珠三角则提到了绿色金融、风电、绿色港口(岸电补贴)等方向。
NLP赋能政策发布力度曲线,中国低碳指数10年择时回测超额收益约30%。基于政策引用网络,我们利用图算法计算网络中每个节点(政策)的权重,通过对权重的处理、时序映射、平滑后形成政策发布力度曲线,并实现周度更新。基于碳中和、半导体政策发布力度曲线,我们在中国低碳指数、中证半导体指数进行简单的择时回测,分别获得29.49%、166.59%的超额收益率。
投资策略:(1)风电地方跟进中央发文在即,同时基本面向好。对于风电领域,地方省市有望跟进中央步伐,频繁跟进落地风电政策,并与基本面形成共振。(2)天然气政策提及维持高占比,仍为中期重要过渡能源。(3)绿色物流、绿色消费政策地位提升,建议长期关注。绿色物流、绿色消费作为政策新风向,有望进一步落地。建议跟踪新能源货车的需求增量、产品补贴和政府采购等绿色产品消费政策对市场的影响。(4)新能源车领域政策转向“基建”,成本下降背景下看好下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