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报道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综合报道

第02版
板块热点

第03版
新闻公告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短期多空交织 维持谨慎基调
本报特约评论员 常斌

     三月份以来,市场承接二月末行情,月初继续大幅下挫,上证综指一度下跌至3328点;本周有所企稳,但反弹力度较弱,且周五再度下挫。最终上证综指报收于3404点,险守3400点整数关口,三月以来累计下跌2.98%;而同期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下跌6.21%和8.32%。反弹中,市场量能萎缩明显,板块热点匮乏,仅有钢铁等极少数受益于碳中和政策的板块表现较好,但难以提振市场情绪。市场表现低迷。

     投资者参与积极性正明显下降,谨慎情绪显著升温。截至3月17日,融资余额15108亿元,较三月初高点下降超过350亿元;融资交易额占市场成交量的比例也从前期高点10.84%下降至约8%;同期融券余额却维持高位。同时,陆股通北向资金流入速度也大幅减少,基金申购热情消退,两市债基、股基和混合型基金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份额下降。

     展望后市,近两周海内外重磅消息密集,向投资者展示出多空交织的大环境。这种情况下,市场中短期或仍难作为,建议投资者保持谨慎基调。

     国内方面:宏观经济上,2月份PMI环比小幅下滑,但仍位于扩张区间。2月制造业PMI数据为50.6%,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4%,环比下降1.0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6%,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随着去年1、2月基数因素的影响过去,3月和4月将是观察宏观经济能否持续复苏的重要窗口。

     货币政策方面,两会向市场释放出延续“短期不急转弯”的基调,但近期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有所下跌,将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和市场资金利率的下行。中期看,国内货币政策提前于海外步入正常化轨道仍是大势所趋。股市流动性方面,还需要关注近期基金净值大幅下跌可能导致的基金持续大幅赎回。

     政策方面,聚焦两会释放信号:2021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2021年财政赤字率拟安排3.2%左右,比去年(3.6%)有所下调,不再发行特别抗疫国债,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压降0.10万亿至3.65万亿,超常规财政政策退出;产业政策强调碳中和目标、自主可控等。这意味着年内难有超预期政策出台,重点关注局部产业利好政策,如碳中和、自主可控等。

     从A股市场内部结构看,市场情绪受挫后短期难重回上升趋势,机构抱团股估值水平的回归之旅已成趋势,目前仅处于中前期,后期仍有较大空间;另一方面,近期低估值风格有所企稳,但尚难形成推动股指上行的合力。

     海外因素对近期市场的影响同样重大。首先是美联储政策动向与美债收益率趋势。3月17日晚,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按兵不动,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每月购买资产规模仍为1200亿美元不变。美联储延续鸽派态度,但19日晚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仍突破1.7%,创出一年新高。当前市场对于美债收益率的敏感度提升,未来在美国经济复苏、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仍有上行空间,预期美股市场的波动风险尚未完全释放,新兴市场同样面临动荡风险,尤其是对高估值资产。其次是中美博弈再起,以及大宗商品推动的通胀预期。本周五中美间高层对话,但开端并不顺利;二月以来国际原油持续大幅冲高,工业金属(铜铝)大涨,叠加美国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推动通胀预期提升。

     综上来看,市场多空因素交织,中短期难有作为,或低位呈震荡格局。结构性风险需保持谨慎:一是估值过高的抱团类股票;二是业绩下滑基本面不佳的中小市值股票。策略上,建议继续做好整体仓位控制,4~6成仓位可攻可守;风格上,降低抱团类个股,增加低估值风格和资源类个股的配置权重;中长期角度,适当增加估值回归合理水平的成长类个股。

     机会方面,重点关注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受益全球宽松和通胀预期上升的优势资源股;受益国内碳中和目标的产能缩减板块,如钢铁、铜铝等;以及估值回归合理后的自主可控核心科技、长期成长赛道的优质消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信息早报》社    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14层
   第01版:综合报道
   第02版:板块热点
   第03版:新闻公告
   第04版:公司研究
   第05版:价值公司
   第06版:资料数据
   第07版:产经观察
   第08版:沪深行情
   第09版:沪深行情
   第10版:沪深行情
   第11版:沪深行情
   第12版:沪深行情
强化供给力度 推升行业韧性长逻辑
拥抱能源革命的强主题
流动性延续紧平衡 估值分化继续收敛
另类数据“碳”索绿色中和之路
中短期多空交织 维持谨慎基调
研报热股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