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点: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2009年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2019年我国提前完成任务,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1%,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我国在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利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风光发电装机容量均已跃居全球首位,我国成为全球第二核电大国也指日可待,这些都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力保障。
关键指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比例达到25%。 2020年底我国在联合国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比现行规划提高了5个百分点,意味着我国能源转型力度进一步加大。对于煤炭等传统能源而言,工作重点将从去产能转向存量优化。包括煤矿智能化程度、机械化程度、原煤入选率、工程技术人员比重等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于清洁可再生能源而言,光伏风电继续快速扩张。预计2020~2025年光伏装机量CAGR约23%,至2025年风光发电占比较2019年翻一倍;2026~2035年光伏装机量CAGR约13%,至2035年风光发电占比较2019年翻近3倍。
能源革命:带动经济转型,新旧产业共振,诞生三条投资主线。主线1: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碳中和在为环保行业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在一个更长的维度、以严格的环保标准逼迫高耗能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出清,利好中上游周期制造板块相关行业的龙头公司。如钢铁、煤化工等高碳含量行业将迎来成本线的系统性抬升,成本曲线进一步陡峭,拥有领先能耗水平的龙头企业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彰显。主线2: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方向,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电解铝火电弱化成为趋势,自备电厂优势削弱,水电铝、再生铝等“绿色铝”迎来契机。 主线3: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有色金属行业的新能源金属,化工行业的新能源材料,机械行业的光伏和锂电设备,电力设备行业的电化学储能与特高压运输,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都将迎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相关推荐。长江电力、华能水电、国投电力、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宝钢股份、方大特钢、华菱钢铁、神火股份、云铝股份、华鲁恒升、福斯特、中国巨石、当升科技、天赐材料、万华化学、精工钢构、东南网架、北新建材、伟星新材、海螺水泥、晶盛机电、迈为股份、杭可科技、先导智能、拓普集团、银轮股份、三花智控、京沪高铁、中谷物流、厦门象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