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报道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综合报道

第02版
新闻 两会

第03版
安全环保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3日 星期六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节选)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张业遂的邀请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李克强说,很高兴同媒体的朋友们见面,感谢大家对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今年我们还是继续通过视频进行交流,请大家提问。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李总理,新冠肺炎疫情对许多工作完成的方式和地点都产生了影响,疫情暴发一年了,请问中国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明显的变化,中方将采取什么具体的措施改善这种状况?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对消费需求特别是国外品牌消费有什么影响?

     李克强:就业对一个国家、对一个家庭可以说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时候,很多街面上都见不到行人了,多数店铺都关了,当时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出现大规模的失业。记得后来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铺。在一个小店,店主跟我说,3个月没有营业了,因为政府减免税费,支持减免房租、水电费,稳岗补贴资金到位,我们没有裁员,挺过来了。我问员工的工资怎么办?他说当时只发生活费了。在场的20多位员工都说,店里管吃管住,不让我们下岗,还有什么说的。企业和员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业、稳住了岗位,一复工复市,生意就会旺起来。

     去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制定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但是反复权衡,还是制定了就业目标,也就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也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当时我们也提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正增长,实际上是相信只要能够实现9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就有经济的正增长,因为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以带动消费、拉动经济。

     去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的市场主体表现出坚强的韧性,广大人民共克时艰,最后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全年经济增长2.3%,居民收入相应增长,都好于预期。

     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落实“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首位。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我们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今年我们确定新增城镇就业的目标是1100万人以上,希望在实际执行中还可以更高一点。我们也很明确,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去年疫情中就业方式也有新变化,像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网购、快递等逆势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就业和传统产业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继续鼓励增加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也要广开灵活就业的渠道。现在中国的灵活就业正在兴起,已经涉及到两亿多人。有的一人打几份工,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给他社保补贴,特别是要用机制性的办法来解决可能出现的职业伤害问题,给他们提供基本的权益保障。这也有利于灵活就业市场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至于刚才记者朋友提到的老年人问题,中国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

     中国有14亿人口,劳动力资源可以说是最丰富的资源,中国人民又能够吃苦耐劳,只要有就业门路就会多挣。“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我相信中国人民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逐步迈向共同富裕。

     中国新闻社记者:总理您好。前两年住院费用的异地报销问题得到了解决,极大便利了异地就医。但是很多人外出打工,也有不少老年人是异地养老,他们门诊的看病开药还需要回原籍报销,非常不方便,所以请问门诊费用的报销何时能得到解决?

     李克强:我在中国政府网的实名留言中,也看到了这类问题。的确,在一些学校门口,大家看到很多老人在接送孩子,这些老人不少是异地养老的,或者就是来帮子女带孩子的。他们中有人经常为异地报销医疗费奔波烦恼,这个问题应该下决心逐步解决。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不能再让这些老人为此烦心。这件事,还有类似的事,看似不大,政府工作人员多费些心,就可以让老人、让家庭多一点舒心。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国家提出建设科技强国,但是目前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我们还存在短板,甚至出现了“卡脖子”的情况。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比如在一些地区,一些高新产业项目的大规模投入出现了烂尾。请问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况?未来政府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克强: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目前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还不高,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只占到研发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通常是15%到25%。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让科研人员有自主权,很重要的是要让科研人员有经费使用的自主权,不能让科研人员把宝贵的精力花在填表、评比等事务上,还是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去搞研究,厚积才能薄发。讲到这里,我想对青年学生们说几句话,不管你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志向,一定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打牢基本功和培育创新能力是并行不悖的。树高千尺,营养还在根部。把基础打牢了,将来就可以触类旁通,行行都可以写出精彩。

     创新还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政府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同时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力量来加大研发投入,所以我们要增加“全社会”这个口径下的研发投入。这就需要采用一些机制。比如今年我们采取对制造业研发费用投入加计扣除100%的措施,这实际上是一项税收优惠,就是想通过市场化普惠制的办法,使企业投资研发有动力。当然,研发要靠人才,中国的人才资源是丰富的。我们一方面要让领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普通人也有上上智。这些年我们推动“双创”,形成“众创”局面,推动了应用创新,也给整体创新带来了更大空间。                              (下转第2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信息早报》社    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14层
   第01版:综合报道
   第02版:新闻 两会
   第03版:安全环保
   第04版:市场动态
   第05版:产经观察
   第06版:公司调研
   第07版:企业精英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本周公告
   第10版:热点聚焦
   第11版:数读报告
   第12版:化工大数据
石化热点
无标题
原油仍有上行空间
尿素 农业春季需求渐近尾声
李克强总理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节选)
保护种子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人民网《高谈客论》专访宁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