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全国两会召开,政策目标和政策取向逐步明确,提振内需成为当前我国宏观政策的重要落脚点。外需仍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是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看点。全球贸易受疫情冲击较大,海外需求疲软态势或将延续一段时间。此外,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疫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原本就争端不断的全球贸易格局。总体而言,外需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从全球制造业PMI来看,受疫情冲击PMI出现断崖式下跌,其中新出口订单成为主要拖累因素。在这种背景下,提振内需成为未来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疫情之下,行业供给端面临重构:行业集中度提升、库存积压问题和全球供应链重构。1)疫情加速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以工业企业为例,大中型工业企业营业收入的占比自2017年以来明显提升,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上升至66.8%;2)库存积压同样是疫情下企业生产端面临的重要冲击,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企业库存明显积压,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从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来看,2020年一季度达14.9%,接近2014年的高点,疫情冲击之下,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大;3)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疫情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原本就争端不断的全球贸易格局。我国中间品进口规模较大的行业主要分布在化工、TMT、汽车等。
需求端扩张的主要方向在内需相关的板块,特别是消费和基建相关的行业。正如前文所述,临近两会内需扩张政策将逐步加码,此外,外需仍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内需是经济结构中的主要看点。内需相关的两大重点板块是消费和基建产业链:1)疫情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了直接的冲击,供给侧的政策无法创造需求,消费回补政策成为各地政府刺激政策的先手棋;2)基建发力对冲疫情冲击是当前市场共识度较高的措施,4月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
从供给端来看,“行业集中度提升、库存压力较小、海外供应链依赖度较低”的行业供给结构将在疫情后进一步优化。正如前文提到的,疫情会加速近年来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消费等行业明显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此外,基建相关的建材、机械等行业库存水平均相对健康,后续去库存压力相对较小。而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我国消费和基建相关产业链对海外市场依赖度较低,基本属于国内本土市场。长期来看,进口替代类行业也将充分受益于全球产业链重构。
行业配置建议聚焦“消费+基建”等供需两端受益的行业。1)消费:商贸零售、休闲服务、食品饮料等。疫情对消费类行业冲击较大,随着疫情缓和以及消费回补政策的刺激,行业将逐步走出低谷,客流量回升和消费意愿度提升将促进相关行业景气复苏。商贸零售、休闲服务、食品饮料等行业一方面需求端受益于需求回暖,另一方面供给端也充分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的提升;2)基建:建材、建筑、机械等。需求端方面,基建发力对冲疫情冲击是当前市场共识度较高的措施,预计在两会召开后,政策目标落地后,基建投资或将明显提速,建材、建筑和机械等基建相关的行业将受益于基建投资扩张。供给端方面,建材、机械等行业库存压力较小,同时对海外供应链依赖度较低,供需基本都集中在本土市场,供给端结构相对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