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场再现大跌走势。其中,上证综指连破3000点和2900点关口,最终报收于2889.76点周内下跌4.37%;同期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更分别下跌达5.36%和5.60%。两市合计成交金额1.48万亿元,大跌中的恐慌性抛售增加推动日均成交较上周相比略有放大。
笔者在近期文章中不断提示的利空风险本周集中显现。首要利空是美国大出市场预期的掀起中美贸易战。6月15日,美国政府正式公布加征关税商品清单,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随即,6月16日我国立即进行同等力度反击,宣布对美国约500亿美元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同时表示此前磋商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失效。由此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启。其二是,美元在加息后走强,而人民币在美元走强和中美贸易战的双重压力下出现快速贬值。周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升破前期高点,从上周五的6.42升至6.5,人民币单周贬值超过1%,导致市场对外资出走的担心加剧。
其三,随着个股股价的持续下跌,市场开始意识到场内股权质押风险。“股价持续下跌——股权质押风险凸显——投资者采取风险规避行动——股价进一步下跌——股权质押风险进一步升级”的恶性循环启动。其四,股市资金面持续紧张。虽然近期央行未跟随美元加息步伐在国内提高利率,但依然延续了偏紧的货币政策,5月份主要金融数据均低于市场预期。而工业富联、宁德时代、中信建投等多只大盘股的接连发行上市直接引发二级市场出现资金面抽血效应。
上述利空持续发酵并在中美贸易战的刺激下引发投资者本周集中抛售,A股破位下行。目前三大股指(上证综指、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均跌破前期低点,中短期均线走向均为典型的空头排列。技术上看,市场整体形势仍较严峻。
从影响因素看,困难环境短期内仍难散去。一是特朗普执意宣布高额关税,挑起中美贸易战,这就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平息。未来中美贸易问题大概率将在边打边谈判的过程中拉锯,拉锯过程的不确定性将始终是A股市场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二是5月份主要经济数据已出现放缓态势,而中美贸易战势必将进一步加大宏观经济放缓压力,市场对宏观经济的担忧还将持续,且担忧情绪可能进一步加重。三是资产新规下,金融市场强监管将继续深入推进,活跃资金的交易行为还将受到严格抑制。叠加持续低迷的市场不断释放出的亏钱效应影响,预计投资者情绪还将继续走低,市场交易氛围短期内很难重返活跃。此外,下周进入6月底,金融机构将面临严格的半年度MPA考核,短期资金面存在较大压力。
不过,正如周易阴阳两极相生相克,在持续下跌的“极阴”之后,“初阳”(潜在利好或支撑因素)开始浮现。首先是连续下跌之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进一步下降,尤其是大盘蓝筹股估值水平已回落到1664、1849和2638等三大历史大底时水平,继续向下空间有限。二是在外部贸易摩擦倒逼压力下,国内包括减税降费用、国企改革、扩大开放等改革举措有望加快。三是,监管层面开始出现政策暖意。为减轻短期市场资金面压力,管理层推迟了小米公司的CDR发行,融资抽血效应有望缓解;为防控股权质押风险,据媒体报道管理层正要求大额股权质押不允许强平,并且限制卖出。此外,为稳定市场预期,央行可能于近期宣布“定向降准”等释放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措施。
犹如疾病中的病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有效跌破3000点重要关口之后,市场短期内尚难有效反击,短期内大概率将延续低位运行。与此同时,在目前大盘位置下也不必过度悲观,优质公司在股价下跌之后更彰显出中长期投资价值。
策略上,短期仍宜保持谨慎,继续做好严格的仓位控制,注意规避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但立足中长线,则可逐步加大对优质公司的低位吸纳,深入挖掘低估值绩优蓝筹(包括银行、地产、保险、电力等行业龙头)和估值回归合理区间的优质成长(2018年PEG不超过1倍的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