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9日下午就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物安全关乎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乃至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落实生物安全法,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原则,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央行银保监会强调:准确把握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9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会议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连续稳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型储能管理规范发布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必须遵循全生命周期理念,建立电池一致性管理和溯源系统,梯次利用电池均要取得相应资质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已建和新建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须建立在线监控平台,实时监测电池性能参数,定期进行维护和安全评估,做好应急预案。
与之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本次《暂行管理办法》在适用范围部分限定了“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这一条件,通过储能服务的边界来进行管理,相对来说为储能服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发展空间,将会更好地引导新型储能项目有序发展。
另外,通知中提到,电网企业应公平无歧视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电网企业应按照积极服务、简捷高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新型储能项目接网程序,向已经备案的新型储能项目提供接网服务。这一条政策明确要求电网“无歧视”并网,保障了新型储能接入与利用率。
八部委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9月27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若干国家物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发展。
中国9月制造业PMI为49.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9月30日发布的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6%,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在连续18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后,落入50%以下,表明制造业增速有所回调。分项指数变化显示,指数回调主要是受生产端回落影响,9月份市场需求偏弱运行、能耗双控政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上涨等因素导致企业生产活动放缓。但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有利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9月26日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向全球高端产业链迈进;产业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规模达到31.7万亿元,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7.21万亿元,同比增长4.5%;电子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规模达到5.45万亿元, 同比增长21.9%。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增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渠道。
《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数字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加快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选择。世界各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