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板块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综合报道

第02版
板块热点

第03版
新闻公告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保工程:碳中和的博弈与破局
方正证券 王 宁

     气候问题严峻,全球对碳减排重视程度提高,碳中和目标应运而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全球气候问题愈发严峻,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对碳减排目标的制定逐渐深入并细化。拜登政府选择低碳经济支持者组建内阁,宣布重返《巴黎协定》,清洁能源政策将更加积极。欧盟大幅提升2030年碳减排目标,未来高碳排放产品出口欧盟或将面临碳税压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减排压力增大。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依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比56.9%,石油占比19.3%,天然气占比8.1%,三者累计占比83.7%。目前已有大量国际金融机构宣布不再对发展中国家的化石能源投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未来化石能源项目海外融资压力增大,我国能源结构亟需向清洁能源转型。

     截至2020年,四大洲已有21个碳交易排放体系正在运行,24个正在建设或探讨中,世界上接近1/6的人口生活在已经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地区,碳排放交易体系所覆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9%,参与碳排放交易的国家和地区的GDP占全球总GDP的42%。

     欧洲碳交易市场较成熟,已超额完成上一阶段减排目标,并上调2030年气候能源目标。欧洲碳交易市场是碳税制度最成熟的地区。欧盟将2030年温室气体相对减排比例从40%提升至55%,并承诺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至32%、能源效率提高32.5%。除立法保障外,欧洲积极发展CCUS、氢能和生物质能,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

     美国两大党派在能源政策上的主张存在差异,轮流执政导致美国的能源政策出现反复。但降低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保证能源安全的目标未曾改变。

     2021年2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全国碳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参与者为2225家发电企业。我国相继于2015年、2017年、2020年三次提出新的碳减排目标,并于2020年两次在国际场合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目标。目前,共有82个试点省市研究提出达峰目标,有近20个省市将“碳达峰”行动作为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地方政府响应积极,政策落地速度有望超预期。

     电力、交运行业碳排放占比高,减排任务重。2018年,我国电力/热力生产业、交通运输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1%、10%,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发力点。

     电力领域减排将提升天然气消费需求,风电、光伏、水电装机规模将加速提升。1)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提升。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方案表示燃气机组配额清缴量以免费配额量为限,对燃气机组的碳排放控制更为宽松。当前化石能源仍在能源供应中占主导地位,天然气的碳排放强度明显低于煤炭和石油,在碳减排的过程中,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根据规划,203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要提高到15%左右;2019年该比例约为8.1%;未来10年仍有接近一倍的提升空间。2)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加速提升。发改委提出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预计2020~2030年间,我国风电、光伏总装机容量将提升7.58亿千瓦,年均新增约6893万千瓦,年均增速较2015~2019年间提升9.02%。3)水电装机规模仍存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研究》,到2035年,我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达4.9亿kW。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为3.58亿kW,要实现2035年的目标,未来十年间仍需新增装机1.32亿kW;水电装机规模仍存较大提升空间。建议关注华能水电、长江电力、新奥能源、中国燃气、协鑫能科等。

     交通运输领域减排重在公共领域用车的新能源替代,新能源环卫车需求有望加速释放。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行业公共领域用车将率先实现新能源替代,新能源环卫车采购需求将加速释放。目前新能源环卫车市场尚未完全铺开,受政策驱动明显,以一二线城市采购需求为主。目前,已有超半数省份颁布了环卫领域用车新能源替代政策。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电池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续航能力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环卫车渗透率提升,预计新能源环卫车市场空间近9000亿。建议关注盈峰环境、ST宏盛、龙马环卫等。

     温室气体监测准确度需提升,在线监测系统需求有望爆发。碳排放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关系到企业的配额清缴和碳减排政策的顺利执行。目前我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监测仍采用核算法,属间接测定方式。在核算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干扰,数据准确性难以满足碳交易市场的要求。2021年1月,《火力发电企业二氧化碳排放在线监测技术要求》正式发布,要求采用直接监测法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连续监测,将在碳交易市场的核算环节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发电行业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已经开始,未来将陆续向水泥、化工等更多高耗能行业推广,促进在线监测系统需求爆发。建议关注先河环保、雪迪龙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信息早报》社    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14层
   第01版:综合报道
   第02版:板块热点
   第03版:新闻公告
   第04版:公司研究
   第05版:价值公司
   第06版:资料数据
   第07版:产经观察
   第08版:沪深行情
   第09版:沪深行情
   第10版:沪深行情
   第11版:沪深行情
   第12版:沪深行情
电解铝:碳中和影响铝供给结构 看好电解铝企业持续高盈利
环保工程:碳中和的博弈与破局
关注新能源汽车板块投资机会
急跌之后的震荡行情如何应对
食品饮料板块:新逻辑或赋予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