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市场出现了探底企稳的态势。其中,化工板块为代表的顺周期板块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强劲引擎,比如说煤化工的皖维高新等品种均涨幅居前。而新能源化工材料板块也蠢蠢欲动,蓄势待发,有望成为A股后续行情的强势股集散地。
下游需求旺盛
对于新能源化工材料板块来说,下游需求极其旺盛。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小鹏、理想、蔚来等已成为我国造车新势力,也成为在美股挂牌交易的中概股的龙头品种。与此同时,上汽等整车集团也不断尝试生产新能源动力汽车,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材料领域带来了旺盛的需求。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新能源动力汽车是电能驱动,因此,与汽车电子的耦合优势更为明显,故有望成为未来智能驾驶的首选,这就意味着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加速,这进一步强化了新能源电池材料化工的需求。
二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领域。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对光伏等易于建造储能充电、蓄电的产品也带来了旺盛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推动光伏的发展。这就对储能材料、光伏背光膜等化工材料领域带来了新增需求。而且,这些需求是持续不断,从而打开了这些新能源化工材料的产业天花板。
新技术应用带来新增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电池产业的技术路线较多,存在着技术迭代的可能性,从而给化工材料端带来了更有活力的市场需求。毕竟目前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瓶颈主要是续航、充电时间问题。这恰恰是新能源电池材料端的革命性机会,因为一个技术路线的更迭,往往会带来续航能力的增强、充电时间的缩短。所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容量的快速快容,为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变革带来了强大资本推力。
这其实已经有所体现。一是三元材料、高镍电池的出现,使得电池密度增厚,从而有效改善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受此驱动,宁德时代等以三元电池技术见长的动力电池企业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成立数年就成为全球电池产业的龙头之一,这对于那些为宁德时代提供配套化工材料的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带来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动能。
二是电解液溶质技术的进步。目前出现一种新型电解液溶质,那就是LiFSI。在高、低温性能、导电性、热稳定性优于六氟,但由于成本较高、氯离子杂质对铝箔腐蚀等原因,目前还未替代六氟。但随着逐渐大规模量产,LiFSI含税出货价也从2016年的97.9万元/吨大幅下降至当前的40~45万元/吨左右,并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随着动力电池高镍化和高电压化的趋势出现,动力电池企业对于电池的高温性能、循环性能、导电性能均有很高的要求,LiFSI等新型添加剂将开始逐渐上量,从而给电池材料相关领域的龙头股带来了新的产业投资机会。
另外,在光伏新材料领域,回天新材、硅宝科技等相关上市公司的技术储备、产能扩张等方向也开始领跑同行的态势。一旦拉开差距,此类行业龙头股的业绩增速就会提升,从而降低其估值数据,推高股价。
综上所述,目前新能源化工材料领域,正面临着两个发展契机,一是市场需求旺盛。二是技术的迭代带来了进口替代、产业变革的投资机会。所以,新宙邦、杉杉股份、容百科技、回天新材等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上市公司的未来业绩成长趋势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