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设立于2007年,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三大临海工业区之一。工业区总体规划面积12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30万人,属于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治区A类园区,2018年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工业区重点谋划打造石化、临港新材料、硅科技(玻璃)、林纸四大千亿元产业园,引领带动海洋装备、港航物流、加工贸易、表面处理四大百亿元产业发展,奋力打造广西第一工业强区。
二、四大千亿元产业集聚发展
石化产业方面,以中石化北海炼化、中石化广西液化天然气(LNG)为龙头,形成了和源石化、新鑫能源等下游配套产业项目集群。积极引进一批化工项目,其中,投资625亿元的川化集团川桂绿色化工产业园项目、投资125亿元的河南金山化工集团玻璃生产配套暨传统盐化工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05亿元的鼎龙钛白粉项目等化工项目已落户铁山港。园区重点发展炼油、烯烃、芳烃、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加快构建以原油加工为源头,烯烃、芳烃为下游,精细化工和终端化工应用产品为延伸的生态链条,形成炼油化工一体化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临港新材料产业方面,以北港新材料为龙头,引领带动北海鱼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海诚钢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下游配套产业项目集群发展,年内将加快推进鱼峰环保综合体项目二期、亚王储能新材料、鼎龙钛白粉等项目的开工建设,推进广投临港循环经济产业园、石墨烯等项目落地。园区重点发展不锈钢建材装饰、焊管、制品管等不锈钢关联产业,聚集下游不锈钢制品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全产业链不锈钢新材料基地,面向东南亚、服务大西南的不锈钢制品贸易中心。硅科技(玻璃)产业方面,以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广西信义光伏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信义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东方希望10GW光伏材料产业链项目、玻璃生产配套暨传统盐化工升级改造项目等项目落地建设。园区重点发展玻璃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光伏组件等项目,促进玻璃行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培育形成全产业链硅科技及光伏玻璃产业园,将玻璃产业打造成为优势产业。林纸产业方面,以广西太阳纸业有限公司、斯道拉恩索(广西)浆纸有限公司、玖龙纸业(北海)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总投资9.65亿元的川化双氧水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上海陶昶造纸助剂项目等下游应用产业链项目落户铁山港。园区重点发展制浆造纸配套深加工,大力发展纸制品、包装装潢产业,加快形成制浆造纸及配套深加工相结合的产业集群,逐步形成汇合上下游企业的林纸化产业园区。此外,园区不断推进港航物流、海洋装备、表面处理、加工贸易等产业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临港工业发展新格局。
三、投资要素情况
铁山港区是中国西部少数拥有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全天候机场、深水海港、管道运输“五位一体”、立体式交通运输网络的县区。水、电、气、热配套完善,建有处理危废、固废、工业污水及深海排放管网等环保设施。
港口物流:2017年6月国家批准铁山港口岸扩大开放,铁路、公路直通海港,已建有2个5000吨级石化码头、8个10至15万吨级通用码头,正在调整规划泊位布局,增加5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4个40万吨散货码头和2个20万吨散货码头,海上运输线直达东南亚及世界各地港口,时间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大降低。所有进出口企业都可在铁山港办理进出口货物手续。营运货种主要为煤炭、金属矿石、非金属矿石、粮食和油品。海运航线有北海至国内主要港口的内贸航线和北海香港中转世界各地的外贸航线。
供水供电:地表集中供水,原水供水能力为44.7万m3/日,净水供水能力为2.5万m3/日;工业区公用变电站数量2座,为220KV铁山站、盐田站,供电能力为48万千瓦。
污水处理: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4万吨/日,工业区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入网,工业污水达标后通过尾水处理深海排放,现规划处理能力为65万吨/日。
危废处理:广西北部湾地区唯一的表面处理集控园区——广西北部湾表面处理中心落户在工业区,是完善广西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配套园区。中心分四期规划建设,一期已建成配套集中式废水处理站(2万吨/天)集中供水、供电、供气、危化品供应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定制厂房约12万㎡,预计可容纳产能为线路板约165万㎡,电镀约400万㎡。二期建设工业危废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提供配套服务,规划处理规模10万吨/年,可处理超过30大类的危险废物。
供热:热力蒸汽集中供热主管网22.5公里,覆盖整个工业区,设计供汽量120吨小时(压力1.2Mpa,温度:240°),并预留两条集中供热管位,最大供气量可达360吨/小时。园区工业区发展规划,沿营闸路规划两条DN700集中供热管网,供汽量最大可达1080吨/小时。
供气:依托广西LNG项目,一期设计接收能力300万吨/年,建设4座16万方LNG储罐及工艺配套设施;二期设计接收能力达到600万吨/年,新建2座16万方LNG储罐。远期设计接收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