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企业精英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综合报道

第02版
新闻 两会

第03版
安全环保
 
标题导航
  2021年03月13日 星期六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坚守初心努力实现“橡研梦”
—— 记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常敏

    

     “快看,快看,常总在那儿!”“我看到常总啦!”这是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沈阳橡胶院)职工观看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时,在电视直播画面中看到常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时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常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沈阳橡胶院党委书记、总经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辽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市劳动模范,沈阳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优秀领导干部,中国化工奖章获得者。2020年9月8日上午10时,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常敏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参加大会并接受表彰。

     “荣誉授予了我,但这份荣誉更是属于沈阳橡胶院全体职工,属于中国昊华,属于中国化工,我只是他们当中的代表。”面对这项极高的荣誉,常敏平静地说,而我们却从他的眼睛里仿佛看到了他和同事们日夜奋战的场景……

    与时间赛跑,创造5天转产“隔离服”的央企速度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上午,春节以来一直关注疫情态势和职工防疫情况的常敏,有一种使命感让他总觉得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情。马上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的战役就这样打响了。通过安排企业相关部门与铁西区政府联系,很快一纸防疫物资紧缺清单就从政府部门传到了沈阳橡胶院,上面列着十几项物品:酒精、消毒液、靴套、隔离服……初六早上,春节期间的一次党委会紧急召开,“我们有这种隔绝式防毒衣的科技成果”“和隔离服的原理是一致的”,技术出身的常敏一语道破天机,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研制 “隔离服”的决定就这样敲定了。

     时间就是生命。为早一分钟生产出“隔离服”,常敏在党委会上当即决定“隔离服”研制工作全面启动。在他的统筹考虑下,沈阳橡胶院成立了攻关指挥部,领导班子齐上阵,他任总指挥,同时火速成立了研发设计、生产组织、资质办理三个“党员突击队”工作组,三管齐下 抢时间,明确分工、任务到岗、责任到人,为抗击疫情争取宝贵时间。

     作为成立于1958年的我国最早的橡胶制品研发生产企业,虽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防化服,但是“隔离服”谁也没干过。  

     “到档案室找防护服的科技档案,肯定有!”困难没难住有着35年工作经验的这位橡胶专 业科班出身的“当家人”,常敏决定用“新型隔绝式防毒衣”技术攻克“隔离服”的这个决策为科研人员指明了攻关方向并节省了大量时间。但是既要在最短时间内把“新型隔绝式防毒衣”的技术转化为“隔离服”的成果,又要完成各类试验,达到指标要求,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是明摆着的,没有点儿豁出去的劲头还真不好使。

     “有些同志到相关企业一待就是十几天,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在联系一些东西的时候,村子都是封的,根本就进不去。那些厂子里派人出来和我们来洽谈,就在我们的车上,谈完之后我们开车就得连夜返回,一去一来往返就要几百公里,当时大家都非常非常的辛苦。”常敏拼了。他明白这时候,团队更需要他的支持和鼓励,他和85后的几个博士科研攻关突击队一起熬夜打攻坚战。当身边的同事递纸巾提醒他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鼻子流血了。他确实有点上火了。

     2020年2月1日早上,首件“A型隔离服”就从概念转化成了实物。从研发到样品成型只用了短短2天时间。2月3日,在当天完成了营业执照增项并取得《第I类医疗器械备案凭证》与《第I类医疗器械生产备案凭证》后,常敏立即组织人员开足马力全面生产。2月5日,已经正式向沈阳市铁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交付首批“隔离服”。为了穿着更轻便应用更广泛,在保障“A型隔离服”生产的同时,常敏开始指挥起“B 型”的研发。“B型隔离服”,材质轻薄、体感舒适,更适合医务人员和防疫人员穿着。成功转产后,数万件“B型”“隔离服”发往抗疫一线,极大支持了疫情防控。

     与此同时,常敏又带领职工承担起了 “防护口罩硅胶罩体”的研产任务,仅半个月就生产近70万件,有力驰援了抗疫一线。在常敏的带领下,沈阳橡胶院仅用5天时间,从无到有,创造了一个成功转产“隔离服”的 “央企速度”,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省市区领导视察企业防疫物资生产时,常敏表示:“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央企担当精神,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克服各种困难,以 百分百能力,做好‘隔离服’生产,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最大的贡献。”他带领广大职工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这一庄严承诺。

     自2020年2月6日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主流媒体都报道了沈阳橡胶院为抗击疫情加班加点赶制“隔离服”情况,其中《环球时报》2月13日还在头版头条用大幅照片进行了介绍。常敏带领沈阳橡胶院广大党员和职工勇挑重担英勇奋斗的事迹,充分展现了一名国有企业党员领导干部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打得赢的政治品格和责任担当。

     “当初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纯粹就是受党教育多年,又是一个央企,总觉得在这个时候要做点什么,没有其他想法。”面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 常敏谦虚地说。

    坚守初心使命,确立“科技立院”发展之路

     自2007年担任沈阳橡胶院院长以来,常敏带领全体职工实现了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平均每年以两位数连续增长的良好态势,营业收入和职工收入翻了近两番,利润总额翻了两番半, 攻克了多项国家国防重点项目,填补了一个又一个国内空白,为我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正是2020年他带领职工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的厚积薄发的结果。

     1986年,常敏从山东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沈阳橡胶院,一干就是30多年, 可以说,他是个土生土长、根红苗正的橡研人。和很多80年代的大学生一样,常敏按照国家计划指标,怀揣着报到书,来到了当时还叫化工部沈阳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的沈阳橡胶院。他和很多同他一起来的大学生不一样,常敏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干出点名堂来。因为他热爱橡胶这一行,也总觉得有那么一股劲儿鼓舞着他,激励他干成些事情,为国家做点儿贡献。这应该就是一种使命感,一种以科技报国为己任的责任感。

     作为原化学工业部直属的科研事业单位,沈阳橡胶院在计划经济时代可以说是不愁吃穿。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那种早八晚五按部就班的科研生产运行机制明显就不适应了,企业生存压力剧增。尤其是在历经了转制为企业的巨大转型变革后发展的那几年,沈阳橡胶院经济发展跌到了历史谷底,60%开资还拖欠职工好几个月的工资,许多大学生都选择了离开。但是,常敏没有离开,还是那份热爱,还是那个初衷,一直鼓舞激励着他向前走,往远看。正是由于常敏的这种坚守和执着,沈阳橡胶院的千斤重担责无旁贷地压在了他的肩上。

     在认真分析总结研究院历史与现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后,他果断提出走 “科技立院”之路。这条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得到了党政领导班子一致认可,为企业发展指明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具有研究院特色的发展道路,从而确立了发展方向和立院之本,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连续10多年保持高增长态势,成功引领企业从求 生存走上了谋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路子对了头,一步一层楼。企业先后在神舟系列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上受到嘉奖,不仅主导制定了我国橡胶行业的第一项国际标准,填补了我国橡胶行业没有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空白,而且还利用自有核心技术,开启了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橡胶软油箱类产品的先河。

     2020年11月27日零时41分,由沈阳橡胶院配套10余种产品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核电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发电,创造了全球第三代核电首堆建设的最佳业绩。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核电技术垄断正式进入核电技术先进国家行列。坚持“三高”(高技术含量、高准入门槛、高附加值)民品开发原则,是常敏确立的“科技立院”发展战略重要内容之一。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助力高质量发展

     “当时会上就成立了几个组,一个科研组,以几个博士为主导的科研组。”常敏提到的科研组,牵头的就是荣获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姚秀超博士。在攻克“隔离服”过程 中,姚博士36小时没合眼一直坚守在研制一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

     人才的重要性,常敏早就认识到了。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几年在人才方面的储备,会在这样一种情形下以这样一种方式发挥作用。2018年3月23日,一条《关于组织申报沈阳橡胶院中层后备干部的通知》引起了全体职工的关注。这是以常敏为书记的沈阳橡胶院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的一项举措,是落实《沈阳橡胶院干部提拔任用工作程序》和《沈阳橡胶院后备干部推荐管理细则》具体体现。

     这项措施,极大地激发了青年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了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企业氛围良性循环。3年来,党委已经从后备库中选拔聘用11人担任中层领导职务, 提前5年完成中国昊华党委“中层和总助级人员中4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要达到并保持在50%左右”要求。

     不光是政策的制定落实,对年轻干部和人才的关心关爱也体现在常敏的日常工作中。在他的办公桌上,除了一些专业书籍以外,最显眼的就是《矛盾论》和《实践论》。他不仅自己经常翻看,还多次提醒年轻干部要多学毛泽东的著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中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防止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要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

     在2019年9月13日进行的中层干部任职前(集体)谈话时,常敏送给即将履新的年轻干部十个字:处事要公平,做事有担当。这看似平常的十个字,体现着他一贯的工作原则。

     在一些人印象中,常敏是个严厉的人。“怕”他的领导干部也不在少数,但是也有很多职工说他很随和。“怕”他是因为一涉及职工安全和产品质量的事儿,他真盯着你不放。“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是我们公司的两条底线!”常敏不止一次地在会上强调过,“能够打垮我们的只有安全和质量这两件事儿,必须高度重视!”说他随和,是因为他爱好广泛,经常参加群团活动,书法、桥牌都很精通。更主要的是他和职工沟通渠道一直保持畅通状态,他常说,办公室的大门永远对职工敞开,他愿意倾听职工的心声。严厉也好,随和也罢,无论别人怎么评价,都影响不了常敏在人才选拔任用的原则坚守。因为他知道,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

     伟大抗疫精神充分体现着“科学至上”的理念,激励着常敏不断向前。“小而美”,是 2019年5月份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宁高宁到沈阳橡胶院调研时对企业的赞誉。面对宁董事长的关心和鼓励,常敏并没有停歇心中梦想的脚步,“大而强”的企业蓝图已经绘就,他正带领着全体职工向着做优做强做大的“橡研梦”而努力。 

    (王铁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申请链接 |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信息早报》社    版权所有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14层
   第01版:综合报道
   第02版:新闻 两会
   第03版:安全环保
   第04版:市场动态
   第05版:产经观察
   第06版:公司调研
   第07版:企业精英
   第08版:公益广告
   第09版:本周公告
   第10版:热点聚焦
   第11版:数读报告
   第12版:化工大数据
信念孕育能量 青春绽放光芒
胸怀报国梦 奋力为航天 —— 记海南航天党委书记、总经理韩国库
勇挑重担冲锋在前 坚守初心努力实现“橡研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