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剧烈震荡。中国化肥行业也受到波及,产量下滑。但在农业需求刚性存在及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任务双重推动下,化肥消费量结束“四连降”出现反弹,并推动价格在第四季度不断上涨。年终岁末,多地气温降至有史以来的新低,供暖对天然气需求增加,部分气头化肥企业被迫停产或限产,化肥价格逐渐货紧价扬。
2020年化肥市场回顾
2020年国内化肥供应减少,需求增加,行业经营情况明显好转;原料供应基本稳定,价格呈季节性波动。
1、全年国内化肥产量下降、进口减少、出口上升,全年供应量减少。
疫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贯穿全年,但对化肥行业来说,影响主要发生在2020年2~3月份的生产中。疫情导致上游原料供应不畅、生产工人隔离、下游运输受阻,化肥行业开工率被迫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化肥总产量同比下降0.9%,达5396万吨(折纯)。
近五年,受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影响,国内化肥产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年均降幅达6.3%。国家以环保为抓手,陆续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文件,化肥行业部分工艺落后、成本高、污染大的装置逐渐淘汰退出。
与生产不断减量相比,我国化肥进出口则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尤其是出口增幅较大。2020年出口化肥2917万吨(实物量),净出口达1856万吨,创四年来新高,我国化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依旧有较强竞争力。
2020年中国化肥行业经营状况好转。全年行业利润总额237亿元,成功实现扭亏;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为5616亿元,同比下降24.9%;行业利润率为4.2%,创五年来新高,化肥行业经营效益基本恢复至2018年时的水平。
2、 粮食播种面积扩大,化肥需求量增加。
2020年全国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7.52亿亩,比2019年增加1056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增加75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339万亿斤(66949万吨),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基本达到了稳定生产的目标。
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在50%以上。粮食面积和产量双双增长,拉动了化肥需求增长。依据化肥单位施用量平均水平(30千克/亩折纯量)测算,2020年化肥施用量预计增至5480万吨折纯量,超过2019年1.4个百分点,为五年来首次增长。
3、 原料供应基本稳定价格呈季节性波动。
化肥生产原料主要涉及煤炭、天然气、磷矿石和硫酸。2020年除天然气继续供不应求外,其它产品基本保持稳定供应态势;价格则受疫情及季节性需求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
煤炭:煤炭是氮肥及磷肥生产的重要原料。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年煤炭总产量为38.4亿吨,同比增2.6%;进口煤炭3.0亿吨,同比增1.4%,国内化肥企业生产所需煤炭全部来源于国产。受疫情停工及取暖季需求增长拉动,2020年国内煤炭价格保持了震荡上行态势,从年初的560元/吨上涨至年底的784元/吨,涨幅39.9%。推高了化肥生产成本,进而导致化肥价格走高。
天然气:国内2020年天然气供应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20年全年国内天然气总产量1888亿立方米,同比增2.6%;进口天然气9565万吨,增6.9%。四季度进入取暖季,由于北方遭遇了60年以来未遇的寒冷低温气候,对天然气消费骤然增加,导致原本供需平衡的格局转为供不应求,自11月底开始部分化肥企业陆续停产和限产并持续到年底。天然气价格受下游需求暴增的影响,全年走出了前低后高的曲线。前三季度价格跌至谷底,四季度强势上涨,12月份更是达到了巅峰,从年初的3743元/吨上涨至年末的5366元/吨,波动幅度达43.4%。天然气供应紧张及价格的剧烈波动,推动化肥价格在四季度高位运行。
磷矿石:自2019年湖北磷矿开采指标调整及四川自然保护区磷矿恢复开采后,2020年磷矿石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2020年磷矿石总产量8894万吨,同比增1.3%,结束了自2016年以来连续四年下降的局面。磷矿石由于供大于求局面明显,全年价格维持稳定,波动幅度不超50元/吨,30%品位车板价在300~350元/吨之间。
硫酸:硫酸是生产磷肥的主要原料之一。2020年中国生产硫酸8332万吨,同比降1.2%。主要受到疫情影响,工厂开工率下降,但硫酸行业供应过剩的局面并未发生改变。硫酸全年价格保持了稳中上扬态势,尤其进入四季度,主产省份大范围停车检修,供应量减少,推动价格震荡走高,由年初的180元/吨上调至年底的210元/吨,涨幅14.3%,同时带动四季度磷肥价格上行。
2020年化肥生产大部分原料供应稳定,但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成为支撑化肥价格高位运行的重要原因。
2021年化肥市场预测
2021年,国内化肥市场有望出现供应与需求双增长的局面,价格维持传统的淡旺季波动。
1、供应量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一是产能产量反弹。据中国化信?咨询统计,2021年将有超过100万吨新增产能投产,其中主要集中在氮肥行业,约有350万吨的尿素装置在上半年投产;磷肥及钾肥产能保持平稳。在产量方面,2020年的下滑属于疫情下突发情况造成的偶然现象,在2021年疫情不会大范围爆发的前提下,化肥产量大概率将反弹。
二是净出口增长势头将放缓。国外疫情控制不力、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再加上明年全球有超过1000万吨新增化肥装置投产,对我国化肥出口形成较大冲击,很难再延续2020年的增长势头。在进口方面,2020年由于主要进口产品钾肥港存创历史新高,国内货源充足,当年进口量减少;2021年随着库存量的减少,进口将出现增加趋势。此消彼长下,预计2021年全年化肥净出口量将出现下滑。在产量增加、进口增加及出口减少的预期下,2021年国内化肥供应量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
2、需求或将继续增加
化肥需求量一方面受作物播种面积的影响,另外也受粮食价格的影响,预计2021年将继续增加。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粮食安全依旧是头等大事。为保障粮食安全,2020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要求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农村部在《2021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2021年轮作休耕中以轮作为主、休耕为辅,扩大轮作、减少休耕。综合来看,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有望在2020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从而拉动对化肥的需求。
自2020年10月份开始,国内粮食价格震荡上涨,其中又以玉米价格涨幅最大,到年底时几乎翻番,创下2016年以来的新高。主要原因是受下游养殖需求的拉动,叠加中美贸易战因素,再加上玉米期货的推波助澜,从而导致价格大幅攀升。根据历史经验,玉米收益的好转必将推动化肥施用量的增加。
3、原料价格维持先抑后扬态势
化肥为全年性生产,但上游原料供应及价格则呈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在冬季供暖季时表现尤为突出,预计2021年仍将延续这种态势,即“上半年平稳回落,下半年震荡上行”。
综合分析来看,2021年国内化肥供应及需求将双双实现正增长,价格也将维持淡旺季波动。
(作者:王世魁 中国化信咨询高级咨询顾问)